‌密歇根加密法案核心?挖矿与CBDC监管框架冲突几何?‌

密歇根加密法案的核心内容虽尚未完全披露,但基于美国2025年加密监管趋势可推测其聚焦四大方向:加密货币分类与税收规范、挖矿能源使用监管、消费者保护机制及合规框架构建;而加密挖矿与CBDC监管框架的冲突则集中体现在技术架构差异、政策目标矛盾、监管权限分配及经济影响争议四个维度,反映了去中心化与中心化金融体系的深层博弈。

image.png

一、密歇根加密法案的核心监管方向

尽管密歇根州2025年加密法案的具体条款尚未正式公布,但结合美国各州加密监管实践及联邦政策导向,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1. 加密货币分类与税收体系

法案可能参照联邦标准将加密货币明确为“应税金融资产”,要求个人及企业就加密货币交易、持有及挖矿收益进行税务申报。参考美国国税局(IRS)现行规则,加密货币交易需缴纳资本利得税,而挖矿所得可能被视为普通收入或自雇收入(取决于挖矿规模)。此外,法案或要求加密交易平台履行“信息报告义务人”职责,向州税务局提交用户交易数据,以强化税收征管。  

2. 挖矿能源使用与环保合规

在碳中和目标压力下,密歇根州可能针对加密挖矿设定能源消耗标准,例如限制单位算力的能耗上限,或要求矿场使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部分州已试点“挖矿能源许可制”(如纽约州2024年法案),密歇根或跟进类似政策,要求大型矿场提交能源使用计划并定期接受环保审计,以平衡挖矿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需求。  

3. 消费者保护与市场规范

法案可能强化对加密货币平台的监管,要求其实施透明化运营,包括披露资产托管方式、风险提示及纠纷解决机制,以防范虚假宣传、庞氏骗局等欺诈行为。同时,针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的匿名性特点,法案或要求关键节点(如流动性提供者、验证者)履行“了解你的客户”(KYC)义务,降低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  

4. 反洗钱与合规框架

为与联邦《银行保密法》(BSA)衔接,法案可能要求加密货币企业(包括交易所、钱包服务商及大型矿场)建立反洗钱(AML)及客户尽职调查(CDD)制度,对大额或可疑交易进行监测与报告。此外,针对稳定币等“支付型加密资产”,法案或参照联邦《天才法案》(Genius Act)的标准,要求发行方满足资本充足率及储备资产托管要求。  

需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基于美国加密监管整体趋势推测,具体条款需待密歇根州议会官网发布《数字资产监管法案》草案后进一步确认。  

二、加密挖矿与CBDC监管框架的核心冲突

加密挖矿(尤其是比特币等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挖矿)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监管框架的冲突,本质上是“去中心化技术逻辑”与“中心化金融治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维度:  

1. 技术架构与权力分配的根本分歧

CBDC依赖中心化清算系统(由美联储主导),其交易验证、账本维护及货币政策传导均通过集中化节点完成,旨在实现“可控匿名”与“高效监管”。而加密挖矿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通过全球节点共同验证交易、维护账本,其核心价值在于“去信任化”与“抗审查性”。这种技术架构差异导致两者难以兼容:CBDC的中心化清算可能挤压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流通空间,而挖矿的分布式验证机制则可能挑战CBDC的交易效率与监管穿透性(Forbes, 2025/04)。  

2. 政策目标的内在矛盾

美国若加速CBDC落地(如试点批发型CBDC以优化跨境支付),可能通过政策倾斜限制私人加密货币的支付功能(如将其归类为“商品”而非“支付工具”),间接削弱市场对挖矿的需求。例如,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已通过限制私人加密货币作为法定支付手段,推动数字欧元的用户 adoption。反观矿工群体,其核心诉求是维护去中心化金融的“无许可性”,反对政府对能源使用、交易验证等环节的过度干预。《华尔街日报》(2025/07)报道显示,美国西部矿业协会发起“数字主权运动”,主张“代码即法律”,反对CBDC对私人加密货币的“系统性排斥”。  

3. 联邦与州级监管权限的争夺

美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呈现“联邦-州”二元格局:美联储、SEC、CFTC等联邦机构主张对跨州加密活动(如CBDC、稳定币)拥有管辖权,而部分州(如怀俄明、得克萨斯)则通过“加密友好法案”争夺监管主导权。密歇根州若单独制定挖矿许可制度(如设定本地矿场的能耗标准或税收优惠),可能与联邦CBDC监管规则产生冲突——例如,联邦若为推广CBDC而对私人加密货币支付征收额外税费,将直接影响密歇根州矿场的盈利能力,进而引发州政府与联邦的管辖权博弈。  

4. 经济影响与金融主权的争议

《福布斯》(2025/04)指出,美国CBDC进展滞后(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已导致私人加密货币占据支付市场主导地位(2025年Q1数据显示,美国加密货币支付占零售交易的3.2%,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政策制定者担忧,若私人加密货币(尤其是稳定币)成为主流支付工具,可能削弱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威胁金融主权。因此,联邦层面或通过限制挖矿(如提高能源成本、限制交易场景)间接抑制私人加密货币流通,而矿工及加密企业则认为此举将扼杀创新并损害美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三、最新动态与未来趋势

联邦层面

2025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天才法案》(Genius Act),为稳定币建立联邦统一标准,要求发行方获得银行牌照并将储备资产托管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成员机构。该法案标志着美国加密监管向“集中化、合规化”迈进,可能为CBDC落地铺路——稳定币的规范化将减少私人加密货币的监管套利空间,间接压缩挖矿产业的市场需求。  

密歇根州动向

尽管尚未出台针对CBDC的专项政策,该州已要求州内金融机构(如密歇根州立银行、信用合作社)提交《数字资产影响评估报告》,分析CBDC对现有加密业务(包括挖矿、交易、托管)的潜在冲击。报告需涵盖技术兼容性、客户需求变化及合规成本等维度,预计2025年Q4发布初步结论,为后续立法提供依据。  

image.png

结论

密歇根加密法案的核心方向或聚焦“合规化、环保化、税收透明化”,与美国联邦监管趋势保持协同,但具体条款需待草案公布后确认。加密挖矿与CBDC监管框架的冲突本质上是“去中心化创新”与“中心化金融治理”的长期博弈,短期内难以完全调和,焦点将集中于技术标准统一、监管权限划分及政策目标平衡。未来需持续跟踪两大关键节点:一是2025年第四季度美联储CBDC白皮书发布(预计明确技术架构与推广路径),二是密歇根州《数字资产监管法案》草案的最终版本(将揭示州级挖矿政策细节)。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需做好“双重合规”准备——既满足州级挖矿许可与环保要求,又适应联邦层面CBDC落地后的政策调整。

上一篇:‌全球认知驱动比特币价值?终极命题如何影响供需逻辑?‌
下一篇:古巴货币危机下的比特币突围:从储蓄工具到金融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