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比特币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7月11日,比特币价格攀升至118,050美元,刷新历史新高,标志着加密资产进入新一轮价值发现周期。这一轮上涨不仅突破了前期阻力位,也带动了整个区块链生态的活跃度,尤其是在矿业领域,盈利空间扩大。比特币网络哈希率维持高位震荡,矿工收入持续增长,单位算力收益(Hashprice)升至63.97美元/PH/s/天,接近近三个月峰值。随着下一轮挖矿难度上调预期临近,行业竞争加剧,能效优化成为关键。本文将围绕比特币价格走势、市场资金流动、技术指标变化、矿业运营状况及监管动态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本轮上涨背后的驱动因素与未来趋势。
比特币价格周内走势分析
分阶段解析7.05-7.09区间震荡特征
在7月5日至7月9日期间,比特币价格呈现典型的区间震荡格局,运行于107,400至109,700美元之间。市场多空力量在此阶段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缺乏明确方向性突破。7月5日价格一度下探至107,412美元,随后企稳反弹,显示出下方支撑有效。7月6日至7日波动幅度逐步收窄,但7月7日出现剧烈震荡,日内振幅超过1.5%,反映出短线投机情绪升温。7月8日价格经历“探底—反弹—冲高—回落”的节奏,表明市场仍处于蓄势整理阶段。至7月9日,多头尝试突破前高并成功刷新阶段性高点至109,737美元,为后续突破奠定基础。
7.10-7.11突破性上涨的技术细节
7月10日,比特币启动第一波放量上攻,价格自109,566美元快速拉升至111,907美元,突破历史高点并接近112,000美元整数关口。此轮上涨伴随成交量显著放大,技术面形成有效突破。次日(7月11日),价格延续强势,早盘即突破113,820美元,并在短暂回调后再度拉升至116,526美元,最终逼近118,050美元高位。从K线形态看,连续阳线配合跳空缺口,形成典型的“突破—回踩—再拉升”结构,确认趋势反转的有效性。
阶梯式上涨结构与量价配合特点
本轮上涨呈现出清晰的阶梯式推进特征:每一轮拉升均伴随成交量温和放大,而回调过程中缩量明显,显示市场抛压有限、承接力强。具体来看,7月10日首次突破前高时成交量同步放大,7月11日二次拉升则进一步释放动能,形成“量价齐升”格局。此外,MACD指标快线上穿信号线并持续走高,RSI指标进入超买区域但仍维持上升动能,进一步印证上涨趋势的强度。整体来看,该结构具备良好的技术支撑,短期多头主导地位稳固。
市场动态与宏观背景
资金流向三维度:长期持币/ETF流入/机构抢筹
比特币市场资金流动呈现多维度支撑。长期持币者持续巩固持仓,数据显示,超过30.4%的比特币在过去五年内未发生链上转移,反映出核心持有群体的坚定信念。与此同时,现货比特币ETF持续吸引资金流入,仅7月10日单日净流入即达11.756亿美元,推动ETF总持仓突破流通量的6.3%。
机构投资者亦加速布局,BlackRock旗下IBIT ETF持仓突破70万枚BTC,占美国现货ETF总持仓的55%以上,成为市场定价锚定力量。机构买入规模已远超同期链上新增供应,加剧流动性收缩趋势,形成供需错配格局,为价格提供结构性支撑。
RSI超买与均线多头排列的技术面支撑
技术指标显示比特币市场处于强势阶段。截至7月11日,14日RSI指标升至82.72,进入超买区间(80–90),表明市场情绪极度乐观,资金持续涌入推动价格加速上行。尽管存在短期回调风险,但历史数据显示RSI高位运行往往伴随趋势延续。均线系统呈现标准多头排列,5日、20日、50日、100日及200日均线依次上扬,当前价格显著高于所有主要均线水平,MA5与MA20之间价差扩大至近1万美元,显示上涨动能强劲。
MACD指标快线升至1718.34,发出明确买入信号,进一步强化技术面支撑。
FOMO情绪蔓延与恐惧贪婪指数跃升
市场情绪由观望转向积极追涨。7月前半段,比特币价格维持窄幅震荡,恐惧与贪婪指数徘徊于中性区间(50–58)。随着价格突破前高并刷新至118,050美元,该指数跃升至67,进入“贪婪”区间,反映投资者FOMO情绪显著升温。资金加速入场,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突破70万枚BTC,期权市场买权需求集中于16万与18万美元目标价,显示市场对后续上涨预期强烈。情绪转变与资金流入形成正反馈,推动价格进入新一轮价格发现阶段。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地缘政治风险影响
宏观环境为比特币上涨提供外部助力。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释放鸽派信号,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升至70%,美元流动性预期改善提振风险资产偏好。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东局势紧张及美对日韩加征关税引发避险需求,比特币作为非主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此外,美国SEC研究简化ETF审批流程,拟统一S-1申请表并设75天默认生效机制,监管宽松预期进一步强化市场信心。多重因素叠加,推动比特币突破历史高点并进入加速上涨阶段。
比特币网络算力波动是衡量矿业生态健康度的重要指标。2025年7月5日至11日期间,比特币全网哈希率呈现显著的三阶段波动特征。第一阶段(7月5日至6日)表现为冲高回落,哈希率一度攀升至1.0418 ZH/s,随后快速回落至821.82 EH/s,显示出部分矿工阶段性下线或调配算力的迹象。第二阶段(7月6日至8日)延续震荡下行趋势,算力自995.30 EH/s逐步回落至792.20 EH/s,反映出网络负载压力或部分地区供电波动的潜在影响。第三阶段(7月9日至10日)则出现触底反弹,算力回升至1.0095 ZH/s,表明部分矿场恢复运行,网络算力修复并回升至高位。
这一波动特征背后,是下一轮挖矿难度上调预期的影响。根据CloverPool数据,7月12日比特币挖矿难度将上调7.33%至125.54 T,这将加剧矿工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币价高位震荡阶段,矿企纷纷加码以提高边际产出。对于拥有先进矿机和低电价资源的中大型矿企而言,这一调整带来的压力相对较小,其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但对于依赖传统机型或电价较高的小矿工而言,若币价回调或难度继续上升,可能率先面临挤出风险。
从区域运营稳定性来看,北美与亚洲主要矿场的表现成为关注焦点。尽管本周算力波动较大,但整体网络安全性维持高位,显示出矿工对中长期价格走势仍持乐观态度。北美地区受益于稳定的能源供应和政策支持,矿场运营相对稳定。而亚洲地区则面临部分地区供电波动的挑战,但随着更多高效矿机的部署,算力恢复速度较快。未来,能源成本变化及矿场运营效率将成为影响网络算力的关键因素。
挖矿收益与成本结构
1. 日均收入突破6000万美元的驱动因素
本周比特币矿工日均收入攀升,7月10日达到6048万美元峰值。这一增长主要由两方面推动:一是比特币价格突破11.8万美元,直接提升了区块奖励的美元价值;二是链上交易活跃度回升,手续费收入占比上升。随着市场流动性持续向机构端集中,链上结算需求增强,进一步支撑矿工综合收益。
2. Hashprice冲高至63.97美元的产业意义
Hashprice作为单位算力收益指标,本周末升至63.97美元/PH/s/天,创近三个月新高。该指标反映全网算力与区块产出的效率匹配情况,其上涨表明在当前难度水平下,单位算力可分配的区块奖励和手续费增加。这一趋势对中大型矿企尤为有利,因其可通过规模化部署先进矿机获取超额收益,同时加速行业算力集中化进程。
3. 挖矿成本-现价比0.78的安全边际分析
根据MacroMicro数据显示,比特币单位生产成本为86,692美元,现货价格111,326美元,成本-现价比为0.78。该比例处于历史合理区间下沿,意味着多数矿工仍具备安全垫。特别是采用低电价策略(如北美水力、中东天然气)的矿场,实际成本可降至7万美元以下,利润空间达40%以上。但需警惕若币价回调至9万美元以下或难度持续上调,部分老旧矿机可能面临关机风险,形成阶段性算力调整压力。
全球监管政策演进
美国近期对萨尔瓦多总统Nayib Bukele提出的制裁议案,释放出加密货币监管趋严的信号。该提案指控萨尔瓦多政府滥用比特币并违反人权标准,要求冻结相关人员在美资产并暂停财政援助。
此举不仅影响萨尔瓦多国内的比特币采用策略,也向全球释放出地缘政治与加密货币政策交织的监管风险警示。尽管Bukele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但美国立法机构的干预可能加剧加密货币在国际政治中的敏感性。
与此同时,俄罗斯正推进全国性的加密挖矿设备注册制度,以打击非法挖矿并提升税收透明度。该系统由能源部牵头,联合税务和数字发展部门建立中央数据库,旨在精准识别电力使用主体,并确保合规运营。这一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监管范式,即在不完全禁止挖矿的前提下,通过登记与能耗追踪实现行业规范化。
在美国本土,SEC研究简化ETF审批流程的动向则构成政策红利。拟议中的统一S-1申请表及75天默认生效机制,将提高产品批复效率,推动更多合规金融工具进入市场。此举不仅利好现有ETF管理人如贝莱德和富达,也为后续跨链、质押收益等创新产品铺平道路,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数字资产管理领域的制度优势。
企业机构比特币战略升级
企业与机构投资者正加速布局比特币资产配置,推动市场结构深刻变革。MicroStrategy 等科技企业持续加码比特币储备,展现出对数字资产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截至6月底,MicroStrategy 已累计持有597,325枚BTC,其购币策略不仅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增强了企业在高通胀环境下的抗风险能力。这一趋势引发更多上市公司效仿,形成“企业储备资产化”的新潮流。
贝莱德 IBIT 持仓突破70万枚比特币,标志着机构级投资工具在市场中的锚定效应日益增强。作为全球最大现货比特币ETF,IBIT 占美国所有比特币ETF总持仓量的55%以上,其稳定增长反映出主流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的认可度显著提升。该基金自2024年成立以来已实现82.67%的回报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机构投资领域的核心地位。
根据 Bitwise 最新报告,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全球已有125家上市公司持有比特币,总量达84.7万枚,占流通总量的4.03%,市值约910亿美元。本季度新增购买量达15.9万枚,为历史最高水平,显示出企业财库管理正逐步纳入比特币配置。
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市场流动性,也促使更多传统金融参与者重新评估数字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战略定位。
行业趋势研判与投资启示
1. 供需矛盾加剧下的长期价格支撑
比特币的稀缺性逻辑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进一步强化。ETF和机构投资者持续“抢币”,链上新增供应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流动性枯竭趋势显著。数据显示,ETF总持仓已占比特币流通量的6.3%,而交易所热钱包余额创2018年以来新低。这种供需失衡为长期价格提供了坚实支撑,尤其在机构配置需求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资产属性愈发凸显。
2. 矿业集中度提升与能效竞争
随着挖矿难度上调7.33%至125.54T,矿业竞争进入更高门槛阶段。大型矿企凭借规模效应和低成本电力资源占据优势,而小型矿工面临被挤出风险。Hashprice冲高至63.97美元/PH/s/天,表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增强,但也对能效提出更高要求。未来,算力集中度将进一步向北美、亚洲等能源成本较低地区倾斜,推动矿业生态向高效化、集约化发展。
3. 监管政策与市场波动的双向影响
监管动态成为影响市场情绪的重要变量。美国对萨尔瓦多的潜在制裁、俄罗斯推行挖矿设备注册制等举措,反映出全球监管框架逐步成型。与此同时,SEC简化ETF审批流程释放政策红利,BlackRock IBIT持仓突破70万枚BTC,标志着合规资本加速入场。监管趋严与政策利好并存,短期内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但中长期有助于构建更稳健的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