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安全生产监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监管方式受限于人员流动管控和聚集限制,导致检查频次下降、信息反馈滞后、数据记录不完整等问题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局面,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安监平台”,实现安全检查全流程线上化、可追溯与多方协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与可溯源特性,恰好契合安全生产监管对数据真实性、过程透明性及责任可追责性的核心需求,为构建高效、可信的新型监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传统安全监管痛点与数字化转型必要性
在传统安全生产监管中,纸质记录的管理方式长期存在效率低下、信息易损等问题。执法检查过程中需要携带大量材料,现场记录、签字确认等环节均依赖人工操作,不仅耗时费力,且极易出现材料混淆、破损甚至丢失的情况,严重影响后续追溯和审计工作。此外,纸质材料难以与现场照片一一对应,进一步削弱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与此同时,传统监管体系的数据追溯能力薄弱,导致责任认定困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快速定位问题源头,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确保检查过程和结果的可验证性。这种信息断层不仅影响事故处理效率,也增加了监管公信力的风险。
更为严峻的是,多方协同监管面临严重的信息壁垒。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导致监管流程冗长、重复检查频发。同时,由于缺乏可信的技术支撑,各方之间的信任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整体监管效能。这些问题凸显出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数字化、构建透明高效监管体系的迫切需求。
安监平台的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解析
1. 区块链特性应用(防篡改/可溯源/多节点同步)
徐州市”安监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充分发挥其防篡改、可溯源和多节点同步的特性,确保安全监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所有检查记录、整改流程及现场照片均生成唯一哈希值,并同步至多个监管节点,形成不可篡改的数字存证。这一机制有效提升了监管透明度,降低了人为干预和数据伪造的可能性。
2. 三端合一系统设计(管理端/检查端/企事业端)
平台采用”三端合一”架构,整合管理端、检查端与企事业端,实现监管流程的统一调度与信息互通。管理端可统筹全局,实时掌握检查进度与整改状态;检查端支持现场快速录入与上传数据,提升执法效率;企事业端则提供自查功能,推动企业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形成闭环治理机制。
3. 全流程数字化改造(自查-检查-整改闭环)
“安监平台”实现了从企业自查、现场检查到整改审核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管理。各环节数据实时上链,确保流程可追踪、责任可落实。平台支持短信提醒、数据一键导出及问题预警功能,显著提升监管响应速度与处理效率,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至3天,整改率提升至90%。
平台落地成效与行业影响评估
徐州”安监平台”上线运行一年以来,已在监管效率、整改落实和行业示范效应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果。首先,在监管效率方面,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处理,将平均处理周期从传统线下的9天压缩至3天,效率提升近三倍。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行政响应速度,也增强了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
其次,在问题整改率方面,平台上线后整改完成率由不足40%跃升至90%,反映出区块链存证机制带来的强约束力。由于所有检查记录和整改措施均上链存证,造假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自查和整改主动性明显增强。
此外,该平台还形成了良好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效应。作为政务领域较早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典型案例,”安监平台”为其他地区和行业的监管数字化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路径。其”三端合一”架构和数据智能分析功能,展示了区块链在政务治理中的广阔应用前景,推动了行业整体向高效、透明、可信的方向演进。
技术演进与未来应用场景拓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持续演进,其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应用已展现出更深层次的价值。首先,在动态数据智能分析预警机制方面,基于区块链的安监平台能够实时采集和存储检查数据,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识别与预警。例如,徐州市”安监平台”已实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自动报警功能,显著提升了风险响应效率。
其次,区块链技术具备天然的跨部门信息共享优势,为联合监管提供了可信基础。通过多节点同步机制,不同监管部门可实时获取一致的数据视图,打破传统监管体系中的信息孤岛,降低协同成本,提升整体治理能力。
最后,该技术模式在其他政务场景中也具备高度复制性。除文旅行业外,区块链可广泛应用于消防、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通过构建防篡改、可追溯的监管流程,推动政府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