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减半事件的落地和算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加密矿企正面临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与战略转型。多家头部矿企如Core Scientific、Hut 8等纷纷宣布与AI基础设施服务商展开深度合作,标志着加密矿业正从单一的挖矿业务向多元化算力服务拓展。这一趋势反映出矿企在收入下滑背景下的主动求变,也揭示出算力资源在AI时代所具备的战略价值。摩根大通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此类合作可能引发新一轮行业并购潮,预示着加密矿业将加速整合,向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领域深度渗透。
核心案例解析:头部矿企与AI企业的深度绑定
1. Core Scientific与CoreWeave的35亿美元级战略合作
Core Scientific与英伟达支持的云计算公司CoreWeave达成了价值超过35亿美元的长期合作协议,成为加密矿企转型AI基础设施的标志性事件。根据协议,Core Scientific将在12年内提供总计270兆瓦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用于支持CoreWeave的高性能计算(HPC)和AI模型训练业务。其中,首批200兆瓦设施预计每年为Core Scientific带来2.9亿美元收入,后续补充的70兆瓦项目将额外带来12.25亿美元收益。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建设,2025年投入运营。尽管CoreWeave曾提出以10亿美元收购Core Scientific,但被后者以低估价值为由拒绝。此次合作不仅凸显了矿企在数据中心资源上的优势,也表明AI企业对稳定算力和电力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
2. Hut 8获得1.5亿美元专项投资的模式创新
Hut 8在6月宣布获得Coatue Management提供的1.5亿美元可转债投资,年利率为8%,用于建设AI相关基础设施。该笔资金不仅增强了Hut 8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布局能力,也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矿企转型AI基础设施的认可。此次融资模式创新在于通过可转债形式引入长期资本,既缓解了矿企在GPU采购和数据中心建设中的资金压力,又为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股权转换机会。该消息公布后,Hut 8股价上涨近4%,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战略方向的积极反馈。
3. Hive Digital与Bit Digital的多元化转型路径
加拿大矿企Hive Digital Technologies通过扩展其数据中心能力,积极向AI、游戏和图形渲染领域拓展。公司已部署高性能计算服务,并在加拿大、冰岛和瑞典建立基础设施,强化其在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中的地位。与此同时,Bit Digital也加快了多元化步伐,约27%的收入来自AI业务。该公司与客户达成协议,三年内供应2048块Nvidia GPU,并为此向戴尔科技订购256台服务器,计划部署于冰岛数据中心。该合同预计每年带来9200万美元收入,部分资金将通过出售加密资产筹集。两家矿企的差异化转型路径,展示了加密矿企在算力资源再配置中的灵活性与市场适应能力。
加密矿企转型AI的底层动因分析
比特币减半事件对矿工收入造成了冲击。根据The Block数据,2024年5月比特币矿工总收入环比骤降46.15%,从4月的17.9亿美元下滑至约9.64亿美元。这一断崖式下跌直接压缩了矿企的盈利空间,迫使部分企业寻求多元化收入来源,以维持电力、运维及扩张所需的资金流。
与此同时,加密矿企在电力与数据中心资源方面具备结构性优势。仅美国上市矿企就掌控着超过5吉瓦的现有电力容量,并通过购电协议额外锁定2.5吉瓦的潜在电力资源。这种电力储备不仅满足高能耗的挖矿需求,也恰好契合AI与高性能计算(HPC)对稳定、低成本电力的核心诉求。此外,矿企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具备快速转型为AI算力中心的物理条件。
从市场需求端看,美国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35吉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这一增长主要由AI训练和云计算驱动,使得具备电力接入能力的数据中心资源愈发稀缺。在此背景下,矿企所拥有的电力资源与数据中心资产,正从"挖矿专用"转向"算力通用"的战略资产,为其在AI基础设施市场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提供了坚实基础。
摩根大通对行业变革的深度研判
摩根大通对加密矿企转型AI基础设施的趋势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市场对这一转变的强烈反应。在Core Scientific与CoreWeave达成战略合作后,该行追踪的14家矿企市值单周激增22%,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投资者对矿企多元化发展的认可,也预示着行业可能进入新一轮并购周期。摩根大通认为,矿企在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领域的潜力正在被重新评估。
在具体评级方面,摩根大通对IREN(Iris Energy)给出了超配评级,认为其在电力容量和HPC趋势采纳方面具有优势。Cipher Mining(IFR)则因电力成本较低但电力管道规模较小而获得中性评级。Riot Platforms(RIO)由于专注于比特币挖矿,对HPC兴趣不大,同样获得超配评级。摩根大通还指出,Marathon Digital(MARA)和CleanSpark(CLSK)在电力成本控制方面仍需改进,分别获得低配和中性评级。
此外,摩根大通警告称,电力成本的差异可能引发行业洗牌。随着AI和HPC需求的增长,电力资源的稀缺性和成本将成为决定矿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那些能够有效控制电力成本并灵活转型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行业挑战与未来竞争格局展望
加密矿企向AI基础设施转型虽具潜力,但面临多重挑战。首先,GPU采购与电力成本控制构成双重压力。英伟达H100等高端GPU价格高昂,且全球供应链紧张,矿企需在有限预算内完成硬件部署。同时,美国电力成本差异显著,部分矿企电力成本高达每千瓦时0.08美元,远高于头部企业0.03美元的水平,成本控制能力将直接影响盈利能力。
其次,从算力租赁到AI服务的技术整合难度陡增。传统矿企擅长ASIC挖矿运维,但AI训练涉及复杂软件栈优化与分布式计算调度,需构建完整的HPC运维体系。此外,AI客户对SLA(服务等级协议)要求严苛,矿企需在冷却、网络延迟、数据安全等维度达到数据中心级标准。
最后,生态位争夺战已拉开序幕。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凭借Azure、Google Cloud等平台主导AI算力市场,而矿企凭借电力储备与基础设施灵活性形成差异化优势。未来,具备低成本电力、高效运维能力及AI生态合作资源的矿企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HPC市场关键参与者。